您好,欢迎您来到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

护理人文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护理园地 > 护理人文
【医院故事】微光里的重生:一位无陪护老人与压疮的“和解”之路
发布时间:2025-03-08 09:27:13

王奶奶因阿尔茨海默病长期卧床,被家属送至我科时,骶尾部可见10cm×8cm深达骨膜的压疮,脓性渗出伴恶臭。她沉默寡言,拒绝交流,双手紧攥床栏,眼神空洞。家属坦言:“在家实在照顾不了,伤口烂了半年,她疼得整夜哭,我们听着揪心……”  

     王奶奶因认知障碍无法表达疼痛,护士发现她每次换药前会用力拍打床栏。我们的护理团队改用“疼痛表情量表”观察微表情,记录皱眉、肌肉紧绷频率,动态调整换药节奏。 伤口异味重,护士在病房角落放置柑橘精油扩香器,并缝制“中药香囊”(艾叶+薄荷)悬挂于床尾,王奶奶第一次主动伸手触摸香囊,露出了入院后的首个微笑。 采用抗菌水胶体敷料+负压引流技术,将传统每日2次换药减少为3日1次,降低撕脱性损伤。护士在敷料边缘手绘向日葵,轻声说:“王奶奶,伤口在‘晒太阳’,很快就能开花啦。”  

     营养师定制“高蛋白高营养饮食”,康复师设计“床上太极操”——通过握力球锻炼促进血液循环。两周后,血清白蛋白从25g/L升至32g/……
     发现王奶奶听到《茉莉花》会轻声哼唱,护士站循环播放民歌合集,用老式收音机营造“家”的氛围。某日查房时,她突然清晰地说:“闺女…谢谢…”  “妈,窗台的茉莉开花了,等您回家闻香。”护士将次视频设为晨间唤醒“仪式”,王奶奶开始主动望向窗外。 

     住院第48天,骶尾部伤口缩小至3cm×2cm,肉芽组织鲜红。王奶奶体重增加2.3kg,可在搀扶下坐立10分钟。更令人触动的是,她开始用彩笔在护士手绘的“伤口愈合进度表”上涂色,并给每位护士起了“茉莉”“向阳”等昵称。出院时,她紧紧攥住护士长的手,泪水在眼眶打转:“这儿…像家…”  

     在无陪护病房,我们不仅是伤口的“修复师”,更是孤独的“摆渡人”。当科技为治愈赋予精准,人文关怀则为生命注入温度。王奶奶的故事印证:即使认知逐渐褪色,爱的记忆仍会在心灵深处悄然生长。正如那朵手绘的向日葵——面向微光,自有新生。